中国纸网 - 纸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市场动态 | 钟表人物 | 品牌动向 | 新书快讯 | 专业数据 | 新技术 | 展会追踪 | 行业新闻 | 采购指南 | 产业评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钟表人物 > 国家级宣纸制造技艺传承人邢春荣
M.biz | 商业搜索

国家级宣纸制造技艺传承人邢春荣

信息来源:ioozoo.com   时间: 2011-12-16  浏览次数:1535

    宣传统制作技艺
    邢春荣,1954年生。19岁进入泾县宣厂。现任中国宣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兼宣研究所所长。其晒制的宣于1979年、1984年、1989年三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研制的千禧宣,于2000年被作为最大的手工登录吉尼斯世界纪录。2007年,他成为宣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宣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因原产于宣州府(今安徽宣城)而得名。宣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其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在写字时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由于宣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中之王、千年寿”的誉称。因为在原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上都颇具特色,宣传统制作技艺的留存与发展,不仅对研究中国传统造技术是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对研究中国书画传统及文人审美心理流变,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历史源流:
    宣寿千年,名满天下
    造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纯白细密,绵软坚韧、不腐不蛀、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故有“寿千年”、“中之王”的美称。
    宣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宣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一书:“好事者宜置宣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泾县小岭一带以制造宣为生。据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小岭曹氏族谱》所载,“宋末争攘之际,烽烟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徙十三宅,见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可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为生计。”自此,小岭曹氏一族渐发展为宣行业的佼佼者,曾一度垄断了宣的生产经营,也使得宣名满天下。
    明中期,宣工艺日趋成熟。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之子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及:“吴中有洒金,松江潭,俱不耐久,泾县连四甚佳。”清代泾县宣生产发展迅速,县东汪六吉等大户及县西小岭曹氏生产均颇具规模。明清时,上等宣供内廷官府公文及书画用
    1915年,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2009年,宣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宣原产地在安徽泾县,因此也被人称作泾县。地处黄山余脉的泾县,共有宣、书画、宣加工企业百余家,其中宣生产企业十余家,由宣和书画的年交货值达200亿元以上。
    艺术家、附庸风雅者以及大量热钱、闲钱的涌入,让如今的宣市场显得颇为火爆。然而,在市场火爆的背后,却是原料供应日趋紧张、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尴尬。
    宣传统制作的工序多达一百多道,鲜有人能洞悉全貌,而邢春荣是极少数熟悉宣制造工艺各道程序中的一位。在中国宣集团公司的旧筒子楼里,南都记者采访了宣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经历很难复制”,正是其勤奋、悟性、机缘,以及国企的特殊经历,成就了这个“半路出家”的传承人。
    宣寿千年”和原料密不可分
    初期泾县宣厂里姓曹的师傅占90%以上,到我进厂时,曹氏一族还占60%,此后越来越少,目前只剩二三成。曹氏深知做宣有多艰辛,子女很多都去外地闯荡了。
    南都:首先我想问一下,宣原料有何特别之处?
    邢春荣:宣有“寿千年”的美誉,这与原料密不可分。其主要原料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都与泾县关系密切。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古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东西头为山地丘陵,中有一条河谷平原。青檀皮是由泾县及周边喀斯特山地丘陵生长的青檀树,经过砍伐枝条、浸泡、剥皮得来的。与其他皮料相比,檀皮纤维细长,润墨性更好。伐条多在霜降后至次年一二月———青檀进入休眠期后进行,每三年砍伐一次;沙田稻草是取自河谷平原沙土上生长的水稻秸秆。与一般的泥田稻草相比,这种稻草灰杂质少,木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因此韧性强、制成的宣色泽洁白不易腐烂。根据檀皮和稻草的配比,宣可分为特净、净皮和面料三大类。
    南都: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事宣制作的?
    邢春荣:我1973年进的泾县宣厂———即现在中国宣集团前身。当时宣厂缺人,招工领导组一下来,我所在的廊桥镇像炸开锅一样,年轻人挤着去报名。那年我19岁,没想到家庭出身、年龄、体检几项考核都顺利过关,就成了宣厂工人。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跟我一批进来的20多人,现还留厂的不超过5人。在厂里,无论是年龄还是工龄,我都是最长的———等到明年,进厂就整整40年了。
    南都:在此之前,你对宣制作了解多吗?
    邢春荣:说心里话,进厂前,我对宣一点概念都没有。在当时,哪里知道什么是宣?只知道跟农机厂、化肥厂一样,都是响当当的国营厂子,能进单位、有份工作就不得了了。
    南都:国营厂成立之前,宣是以什么模式生产与传承的?
    邢春荣:这要从宣的发祥地说起。宣源自泾县小岭,地处黄山余脉,距乌溪三十余公里。小岭素有“九岭十三坑”之称,“坑”就是山谷。从宋末至民国,曹氏一族就在此繁衍,以家庭作坊的形式,村村户户世代以造为业。抗战后,宣生产逐渐衰落。直到1950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北京荣宝斋派人到泾县调研,觉得小岭坑坑都窄,扩大生产须“另起炉灶”。第二年,小岭十三坑的曹氏被迁出,全部纳入宣联营处。1954年公私合营后,宣工人逐步被集中到现在的乌溪,小岭被改造为原料基地。
    初期泾县宣厂里姓曹的师傅占90%以上,到我进厂时,曹氏一族还占60%,此后越来越少,目前只剩二三成。曹氏深知做宣有多艰辛,子女很多都去外地闯荡了。
    南都:你刚开始从哪道工序学起?
    邢春荣:宣制作从皮、草料制浆到成共十八道大工序、一百多道小工序。入行学徒都要从宣制作的第一道工序“选料”做起,学习整个“燎草”制作过程。
    我第一个师傅是原料车间的曹一本(据说是小岭曹氏26代传人)。在他指点下,用铁耙子将稻草秆上枯叶勒去,割去稻穗头,再扎成小草把。扎好的草把要用木碓舂砸,舂碎草秆,土话叫“破节”(即捣草)。破节后放入河水浸泡。并用石头压住,不让草把露头,以防草把变色、腐烂。夏季需浸泡约十天,冬天需一个月。浸泡以后用石灰水腌制,腌制稻草的时间、温度、水质,都是十分讲究。腌制后再挑上山晒。晒干后把石灰滤掉,将稻草重新扎成把子,放在锅中蒸煮。上述步骤须重复一次。经过两次蒸煮的燎草“半成品”,会被我们运到山腰石滩上日光摊晒,“日晒雨淋”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自然漂白。檀皮的制作与燎草制作大体相当。
    南都:石灰腌制有何作用?为何要日晒雨淋一年之久?
    邢春荣:石灰腌制蒸煮是传统工艺里的重要一步,一是加快草料脱胶及木质素分解,提高纤维的纯度,另外还大大增加碱性。碱性提高一是防虫蛀,二是延缓空气对张的酸化,通过中和作用阻止宣老化变质。宣比其他的碳酸钙(碱性)都要高。
    日光摊晒主要目的是对料天然漂白,与化学漂白相比具有不变色、更耐久的特点,这是机器短时间漂白无法取代的。此外,位于山腰的晒摊是用石头沿倾斜山体铺成,石头间有缝隙。雨季可迅速排水以防浸烂燎草;夜间山体水分又会透过缝隙湿润燎草。
    南都:你做原料有多长时间?
    邢春荣:我记得燎草制作的前期“扎草把”,师傅会教如何巧用大拇指打活结,好让草把在浸泡后轻易摊开,使石灰浸入。当时大拇指被扎得都出血了,草把上血渍斑斑。有女孩子痛得直哭,受不了这么辛苦枯燥的人就陆续离开了。不到一年时间,该淘汰的被淘汰,因为我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吃苦肯干被抽调到晒车间,工种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
    南都:你还记得工作第一年收入多少吗?
    邢春荣:第一年16元/月,第二年18元/月,确实很艰苦。招工进厂时,我属于临时工,那些下放到农村的知青被招进厂直接是正式工。
    除了勤奋、悟性,还有机缘
    虽然我当时算是他们老师傅的领导,但技术第一,在做事上必须尊重他们,每次开会做报告前,我都给每个老师傅把茶泡好。
    南都:你学晒用了多长时间?
    邢春荣:晒是我最得意的手艺。别人学晒工艺通常需要五年时间,我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已经掌握。
    南都:那么短时间掌握晒技艺,是你个人有这个天赋吗?
    邢春荣:除了悟性好和勤奋外,也跟一段机缘巧合密不可分(笑)。我进厂那会,宿舍紧张,我和另外3人被安排在大会堂里住,就在舞台上搭木头床。70年代条件真是苦。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冻得根本睡不着。说来也巧,晒车间与大会堂隔得很近。晒需要火墙,火墙也叫焙,是用土和砖砌成的“夹火墙”。墙内砌有烟道,通过烟道口点燃柴火或煤炭,使热气钻进烟道,让火墙发热。大冬天我们四人就跑去晒车间取暖,用土话讲叫“捂焙”,全身暖和了再回冰窟窿睡。
    取暖时闲着也是浪费时间,我就看晒制师傅如何“点角”(即揭)。晒的头道工序是点角,捞出来的像豆腐一样很厚,需要先从一角揭起,再顺势将整张揭开。看多了自然想试试,师傅就教我怎么揭。一看,哎,角点得不错!于是又帮他牵。师傅说:“牵得有模有样,要不再晒一张?”晒即焙,将揭起的湿贴到火墙上烘干,用棕毛刷在湿上“画八字”,从上往下刷。动作看似不经意,实际有规律和节奏,包括幅度都有规定,如一张四尺宣,手工十八刷。一名晒师傅一天要烘1400张宣
    所以离开原料车间后,领导问我愿意进捞车间还是晒车间?我毫不犹豫选择晒
    南都:晒、捞哪个更辛苦?
    邢春荣:从程序先后上看,先捞再晒,但两者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都非常高,都是最关键工序。捞、晒,被我们合称为“水深火热”。捞师傅是冬天受罪,浆池水冰冷,捞每天要浸泡上千次,所以很多捞师傅都有关节炎;晒师傅是夏天遭罪,晒所用火墙常年保持70至80度,门窗要关严,所以晒师傅想胖也胖不了。
    南都:在晒车间工作时哪位师傅带你?
    邢春荣:刚调到晒车间,同样是先给学徒分师傅。1973年时,晒车间的工段长叫曹理仁,他来指派各自的师傅,结果分来分去,其他新人都有着落了,就是没给我分师傅。我心里七上八下,问曹理仁“我跟哪个师傅学?”曹说“你跟我学。”
    当时我很担心,因为曹理仁人很严肃,不苟言笑。还有个师傅很随和,我想跟他学。曹也知道我基本上会了,上班期间,我一些不规范的动作,他会帮我规范。毕竟我以前是跟人随便学,随意性较大。一般人要跟着学12个月,师傅才会放手让你单干,5个月后我就独立干活。
    过去讲晒技术好的师傅“四五六一把抓,棉连带扎花”。“四五六”是指的规格,分为四尺、五尺、六尺:“棉连带扎花”就是说非常薄,操作难度很大。最薄的一动就破,晒行业很多老师傅,晒一辈子退休了,也不一定能晒六尺的。尺寸越大越薄难度越大,因为是湿的,加上步骤多。
    南都:1987年后,你先后担任泾县宣厂312分厂的晒车间主任、厂长等。从事管理岗位对你的宣制作技术有帮助吗?
    邢春荣:1987年到1997年,我在312分厂这段时期,恰恰是我技术迅速全面提升的阶段。坦白说,这段经历和所得经验很难复制。
    到1987年,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后,市场需求扩大,但泾县宣厂产量遇到瓶颈。恰好附近有个发电的三线厂连年亏损,面临改制。当地政府决定,把三线厂直接移交给宣厂。那时我已是总厂晒车间主任,作为企业骨干人员、重点培养对象,被调去筹建312分厂。
    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我只接触过两个工序,制浆车间、捞、检车间如何操作都不晓得。但作为管理者,要监督每个流程质量、协调沟通各车间存在的问题。比如我要跟晒、捞同时打交道,捞得好坏我都要和捞工人交流。
    考验最大要属浆环节。光浆车间就集合了几十个工种,檀皮、燎草调配比例很复杂。为了研究制浆,我成天翻材料、请教师傅,我最瘦的时候不在晒车间,而是这个时期,体重只有90斤,也没有周六周日,24小时脑子里全是制浆。说心里话,要不是这段特有的经历,整个宣行业的技术,特别是制浆核心,我不可能全面掌握。
    虽然我当时算是他们老师傅的领导,但技术第一,做事上必须尊重他们,每次开会做报告前,我都给每个老师傅把茶泡好。
    再过七八年就有断代的危险
    宣厂的员工子女基本都不会从事这一行当,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子女做宣,能出去闯尽量去大城市。这些宣厂里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母如何“水深火热”。
    南都:目前你们公司一线技工的平均年龄是怎样的?
    邢春荣:我们厂里很大一部分员工年龄都在45岁以上,有些是返聘的。员工平均年龄42-43岁。现在这批员工精力还好,再过七八年就有断代的危险。
    南都:他们的子女愿意学这行吗?
    邢春荣:坦白说,宣厂的员工子女基本都不会从事这一行,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子女做宣,能出去闯尽量去大城市。(我女儿在县城当公务员。)这些宣厂里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母如何“水深火热”。
    南都:招工有何条件吗?
    邢春荣:我们厂在市场的门开着,愿意学随时都能来,只要身体好、愿意吃苦,年龄30岁也可以,基本是“零门槛”。我们最近专门派人到陕西、贵州、四川去招工。从陕西过来6个20多岁年轻人,可干了没几天就跑了。
    南都:是否能在收入方面增加吸引力?
    邢春荣:刚进厂的技术人员平均工资是3000多元/月,为让年轻人来学,现在工资又在调整,大概到明年1月份工资要到4500元/月左右。
    南都:考虑过开办学习班?
    邢春荣:5、6年前,泾县县政府专门在我们宣工业学院办了宣技艺班,每届学制3年,专门为宣行业培养捞、晒、检人才。我负责牵头,还为给宣学校编了宣教材。我们企业给就读学生的优惠政策是:你读书三年,到厂里实习,每天给你发400元补贴;实习以后你只要进这个企业工作,三年学费全部返还,等于是义务教育。
    目前已办了两届,第一届大概30人毕业,有28人来到我们企业,最后剩下3个人。也可以说,只剩两人,因为有一个改做秘书了。不过最近厂里来了几个年轻人,都在努力学手艺。我们师傅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护着,不能骂他。搁我进厂的时代,徒弟哪里做得不好,师傅立马上打手,现在师徒角色都换位了,下班以后老师傅还要把工具收拾好,洗洗擦擦,放好,徒弟一下班就走了,他不管你这个事。时代变了。
    与宣人才传承危机相比,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危机倒是可解决的。例如由于水稻优良品种推广,长秆沙田稻草种植越来越少,且收割多用机械,对稻秆造成破坏。政府已在着手解决,包括提高沙田稻草回收价格,建设原料基地等。
    南都:在宣文化对外推广上,中国宣集团公司做了哪些努力?
    邢春荣:我们的宣文化园2005年动工,2007年10月对外开放。做文化园时,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当时泾县当地政府要打造旅游强县。站在公司角度,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把宣传统工艺展示出来,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
    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宣古法生产技艺制作流程展示。宣文化园二期工程(宣传习基地)正在筹划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宣古籍印刷、宣博物馆、书画长廊、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等部分。这次花了300多万,专门请了国家顶级的设计师设计。
    南都:你刚才提到宣古法生产技艺,有哪些是文化园有展示,但实际生产已经改良不用的?
    邢春荣:比如碓草技艺(即捣草),将檀皮、稻草放在石臼里,臼打以捣碎纤维。最传统的碓草是靠水力驱动,现在已改为电碓,其中的技巧连我们也不清楚。我们打听到有个姓曹的师傅,一辈子就干碓草工种,通过巨大的水轮代替动力。我2005年登门去请教,想请他“出山”,他耳朵不好使,跟他交流非常困难。2006年把他请到现场,指导工人如何操作,那时候他已经80多岁了。2007年他就过世了。试想如果我们晚一步,这道传统技艺就失传了。
    南都:你现在主要负责哪一块?
    邢春荣:按照公司分工,我现在一是技术顾问角色,二是宣研究所所长。这个所长职位是“因人而设”。我进厂40年,现在退下来了,去哪儿都不合适,为保持副总级别的待遇不变,为我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所。比如客户反应你的产品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技术人员答复不了的,或有难度,就让我老邢去看一下。
    宣制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书画与宣的成虽都是手工完成,区别在于用料上,书画是从河南、河北购买龙须草;制作周期上,相比宣一年的周期,书画只需几天即可完成。
    南都:听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泾县有上百家厂?
    邢春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来一百多家,大浪淘沙几轮下来,现在真正做宣的也就十几家。但如果包括书画这一块,泾县作坊式的生产起码也有一百多家。书画与宣的成虽都是手工完成,区别在于用料上,书画是从河南、河北购买龙须草;制作周期上,相比宣一年的周期,书画只需几天即可完成。
    南都:现在很多热钱、闲钱涌入宣制作,你觉得对宣行业利多还是弊多?
    邢春荣:从人员稀缺、原材料紧张角度看,肯定对这个行业不利;但如果是从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看或许是好事。关键在于,热钱的涌入,让我很担心是不是一些厂家是不是真心在做宣。扰乱市场,假货泛滥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规范管理。
    南都:从清朝开始,日、英、美曾多次到泾县企图窃取宣制作工艺。你们现在对这类“客商”如何防范?
    邢春荣:上世纪80年代,我们厂的车队都标有“泾县宣厂”,车队到黄山那边运檀皮,两个日本人开车跟着车队直接进了总部。其实没有窃取什么机密,我们发现后直接把胶卷曝光了。当时80年代初期,我们总产量60%-70%都出口到日本。后来我们车上的厂名都改成“542”了,542是指我们宣厂1954年2月成立国有企业。
    现在日本有一个书道团,每年都要到我们这里参观。现在什么都给他看,除制浆车间保密外。宣品质的好坏关键是在制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们想偷也偷不走。宣技艺靠言传身教,其次我们乌溪河有两条支流融合,一条呈弱碱性,真正的山泉水,常年不被太阳照射水温很低,但浑浊度几乎为零,适合原料加工;另一条呈弱酸性,适合成工序用水。
    南都:宣这么多道工序,你或者你认识的其他师傅,有没有人能精通所有工序?
    邢春荣:宣制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工序,能熟练掌握一、两门已经很了不起。
    作为首批国家级宣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家可能觉得我应该掌握所有技艺,但与紫砂壶、雕版印刷不同,我一个传承人不可能造出哪怕一张宣。单说晒,没有五年,不可能成为一名成熟的晒技工。我们每次出去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至少要去四五名师傅才能展示相对完整的宣制作过程。
    南都:宣制作技艺的传承有哪些途径?
    邢春荣:宣传承的途径只有一个———“言传身教”。每道工序由师傅一边讲一边示范给你看。再有就是通过学徒实践,师傅在一旁手把手纠正,用肢体接触让你体会每个动作的轻重、幅度、节奏等等。比如捞车间,通常是由师傅“掌帘”,徒弟“抬帘”,两人配合共同将帘斜插入制浆,荡帘幅度深浅都需要徒弟悉心体会。所以每道工序都应有一个传承人才对,所有传承人组在一起,就是一个宣厂。
    ●宣制作流程:
    作为传统手工的典型代表,宣的制作流程内含10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
    一、皮料制作工序:砍条、蒸料、浸泡、剥皮、晒干、水浸、渍灰、腌沤、灰蒸、踩皮、腌置、踩洗、碱蒸、洗涤、撕选、摊晒、碱蒸、洗涤、摊晒成燎皮、鞭皮、碱蒸、洗皮、压榨、拣皮、做胎、选皮、舂料、切皮、踩洗、淘洗、漂白成檀皮纤维料
    二、草料制作工序:选草、切草、捣草(破节)、埋浸、洗涤、渍灰、堆积、洗涤、日光晒干成草坯、蒸煮、洗涤、日光摊晒、蒸煮、洗涤、日光摊晒制成燎草、鞭草、舂料、洗涤、漂白成草纤维料
    三、配料:皮草料粉碎、配合、筛选、打匀、洗涤、全料
    四、制:将混合浆配水、配胶(加猕猴桃藤汁)、捞、压榨、焙、选、剪、成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纸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