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网 - 纸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市场动态 | 钟表人物 | 品牌动向 | 新书快讯 | 专业数据 | 新技术 | 展会追踪 | 行业新闻 | 采购指南 | 产业评论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面临的形势
W.biz | 商业搜索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面临的形势

信息来源:ioozoo.com   时间: 2012-02-09  浏览次数:519

    (一)世界造工业
    “十二五”期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大调整继续进行,世界造工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一步加快,新兴经济体国家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造工业的主要增长点。由于受到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约束,造工业加快技术进步,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功能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环保低碳化、林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产业全球化,以及绿色发展的突出特点。
    1、世界造工业发展重心继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造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造工业增长迅速。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正成为世界造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板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在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减排降耗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世界制浆造跨国公司因之纷纷把目光转向我国以及巴西、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未来造工业资源、市场和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造原料将是各国争夺的焦点。国际造跨国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确立了林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随着造资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其愈来愈重视造原料的保障。近年来,国际业跨国公司在巴西、智利、印尼等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多种形式控制林地资源、培育原料林基地和建设木浆厂。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本国废资源的回收利用,世界废回收量由 2005 年的 1.826 亿吨提高到 2010年的 2.234 亿吨;回收率由 2005 年的 49.8%提高到 2010 年的 56.6%,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60%,韩国、德国超过 80%,中国为 43.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绿色低碳之路引领世界造工业持续发展。世界造工业通过加大废利用、林一体化、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实现了原料-制浆造-原料再生的良性循环,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废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森林资源;林一体化发展大幅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固碳效果显著,实现了造、林业、生态的协调发展;制浆造装备的大型化以及从植树到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的全面改进,使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到较低水平。造工业具有低碳、绿色、可循环发展的潜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4、世界大型制浆造装备供应仍处于垄断局面。多年来,世界上少数几家主要制浆造装备供应商,依靠品牌优势、研发能力、精密制造以及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基本垄断了大型制浆造装备供应,这一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制浆造装备的主要市场,但大型制浆造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导致投资成本提高,阻碍了众多中小型制浆造企业装备大型化步伐,我国制浆造装备自主化水平亟需提高。
    (二)我国造工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国造工业亟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1、造工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伴随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造工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落后产能的淘汰,也为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造工业已由“数量主导型”步入调结构、上质量、上水平的“质量效益主导型”发展的新阶段。
    2、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当前,我国造工业高速扩张的发展模式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造工业势在必行。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严格控制造工业的总量水平,适当降低发展速度;积极推广节能、节水、降耗技术与装备,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造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通过优化原料结构,提高原料保障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使产品向低碳、多功能、环保、质优的方向调整,提高有效供给水平;优化企业结构,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优化技术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全面推进造工业协调发展。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纸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