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百年造纸工艺 今夕“断香火”
信息来源:ioozoo.com 时间: 2012-04-09 浏览次数:1016
务川县丰乐镇新场村草纸塘组,是个因造纸闻名的小村寨,极盛时期全寨46户从事皮纸制作,一个作坊可养活一家人。如今,面临多种冲击的造纸术日渐萎缩,传承300年的造纸工艺,今年首次停止生产。
离务川县城40多公里的草纸塘原名枣子塘,因造纸业兴盛而更名,是一个依山傍水的仡佬村寨,寨子里保存不少上百年的老房和手工作坊。4月7日,记者来到小寨,沿河两岸只见数十个作坊都闲置着。记者看到,遵义市一部门帮扶该村建起的一个作坊里,10多个舀纸槽里塞满柴草。地上,一堆去年浸泡过的原材料枸皮,已经干涸。
“没人做了,要失传了。”84岁的卢朝武老人是寨子里年龄最大的造纸工艺传承人。他从家中拿出一叠皮纸,坐在石阶上摩挲着,脸上流露出惋惜之情。
卢朝武老人介绍,大约在300年前,仡佬先人卢氏,在沿河两岸用枸皮手工造纸。“我13岁就开始做这个活,以前一家10多口人,全靠造纸养活。”卢老说,草纸塘的皮纸要经过72道工序、25天的生产周期,才能生产出一“刀”纸(100张规格为15×14厘米的纸)。因皮纸韧性好,寨里的纸远销重庆南川、涪陵等地,“以前做油纸伞、重庆兵工厂擦枪、学生练毛笔字、鞭炮引线、清明上坟挂‘清’等,都来买我们的纸。”老人说。
草纸塘命运的改变,从1986年开始。“那年夏天涨了一场大水,冲走了河边十几家作坊。”卢朝武的儿子卢忠平说,从那以后,部分村民开始改行,延续了300年的造纸工艺,遭受第一波冲击。
尽管如此,草纸塘特殊的皮纸制作工艺,仍在年轻一代中传承,现年43岁的卢忠平虽在政府工作,但仍熟谙造纸的各项工艺,其兄卢小平,更是当地审定的皮纸制作工艺传承人。
但皮纸制作业仍在迅速萎缩。卢朝武老人说,到去年,只有4家在生产,“而今年,到现在一家都没有生产。”老人说,造纸工匠一般春分之后即祭拜开工,但今年已至清明,仍无一家生产。
相关链接
市场需求萎缩 村民不愿加工
此前,草纸塘皮纸生产工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更好地保护这一传统工艺。务川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进扬认为,草纸塘皮纸制作工艺面临消失,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萎缩。“以前土法生产鞭炮用的引线,占草纸塘皮纸销量的一半。”如今,出于安全考虑,多数鞭炮作坊已被取缔,而工业化纸张深入农村市场,也大大冲击了皮纸销售。
“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是造纸业面临消失的原因。”邹说,草纸塘全寨40多家150余人,但现在只有10多名老人“留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纸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