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作为国内光伏电池设备龙头企业,公司充分受益于本轮高效光伏电池集中扩产,当前在手订单充足短期业绩具备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中长期内,随着后续技术变革的持续推进,公司将在两方面深度受益:技术变革带来的电池产线升级,技术进步推动光伏平价上网后市场的快速爆发。
高效光伏电池产能密集投建,公司绑定核心客户在手订单充足。光伏新技术推广带来的整体转换率提升,并最终带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盈利能力上升,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Perc技术为代表的光伏电池自2015年开始推广以来,其发电效率优势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带动了本轮高效电池产能的密集投建。公司深度绑定阿特斯、天合光能和隆基乐叶等核心客户,当前在手订单充足短期业绩具备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预计截至 2018 年 6 月末,2015-2017 年剩余待执行订单约为 21 亿,加上公司在 2018 年新增订单,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 2018 年三季度末 14.86 亿的预收账款可作为印证。
电池技术变革持续推进,设备更新需求将陆续爆发。电池将成光伏行业未来几年成本下降、转换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除驱动本轮光伏电池产线投资的 Perc 技术外,后续Topcon和 HIT 等新型电池技术将陆续走向成熟并迎来商用,每一轮技术进步都将带来大量的设备投资。公司始终坚持以研发为中心,关注新技术的变革动向,在加强 perc 技术的同时,也在储备 Topcon 和 HIT 电池技术,将在技术变革带来的市场爆发中持续获得竞争力。
市场需求有效回暖,平价上网迫近光伏行业将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在经历 531 政策冲击后,光伏行业产业链正在国内政策回暖和海外需求爆发的双重推动下迎来复苏,PVInfoLink 预计 2019 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将从 2018 年的83GW 升至 112GW 以上。同时,长期来看,技术的快速进步正推动光伏上网电价持续下降,从近期光伏领跑者上网中标电价来看,行业有望很快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届时,光伏行业有望摆脱补贴束缚,获得中长期内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18-2020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3.11、4.07和 4.94 亿元,同比增 22%、31%和 21%,对应 EPS 分别为 0.97、1.27 和 1.54 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28、21 和 18 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