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国赵括,可谓是一个比较悲催的人物。不仅因打了败仗,被人损了几千年,而且连他爹妈都看不起他。赵括的父亲赵奢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因军功被赵王封为马服君,与廉颇、乐毅等人齐名。虽说自己儿子将兵书倒背如流,可赵奢却一点也不放心这个儿子。曾公开对人说:“赵括不可为将,如果用他为将,那赵国必将陷入危机。”而赵括的母亲在赵孝成王封赵括为将时,也曾极力劝阻赵孝成王收回成命。如果赵孝成王执意如此,那赵括战败后,不能牵连于她。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括的父母居然都对他本人能力进行了质疑,而且他最后也确实以惨败受场。难道赵括真的是能力不行么?不尽然。很多人说,赵括在长平之战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完全没有战场经验的人,赵孝成王会放心把45万人的军队交给他?而且后来赵军被围,断粮46天,几十万的大军竟没人哗变。这也不是从侧面反映出赵括的军事指挥能力么?
其实,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与父亲上过战场,只是未以主将的身份出现。公元前280年,赵奢奉命伐齐,攻打麦丘城。当时墨家弟子替齐国守城,导致赵奢一直久攻不下。赵括就建议父亲暂缓攻势,先派人打听清楚城中情况再做打算。很快,赵军抓回了几名齐军的俘虏,一打听才知道,城中已经断粮了。
赵括熟读兵法,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建议父亲将俘虏放回,然后每天往麦丘城中扔粮食。麦丘城守将扛不住了,对赵军说:“要战便战,不要玩蛊惑人心这一套”。但赵军却坚壁清野,拒绝与齐军作战。后来城中百姓杀掉守将,打开城门投降了赵军。而在阏与之战中,赵括也为父亲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后来秦军大败而归,赵军上下对他们父子也十分佩服。
那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赵括就该负全部责任么?小编认为不应该。当时秦军已经包围了赵军,廉颇打算打持久战,在军粮上拖垮秦国。可秦国的军粮补给线虽然长,但是道路却十分平坦,从水路运输成本也很低。而赵军军粮补给线虽短,但却得翻越太行山脉,不仅没占到优势,而且还处于劣势。两国在长平僵持那么久,赵王心中也慌,所以让赵括赶快结束战斗。赵括改守为攻,最后掉入了白起的陷阱。但并不是他太蠢,而是战场经验不如白起。白起虽获胜,但却是惨胜,秦国阵亡了将近30万人。可见,赵括并不是史书上说的那般无用!